文章

教师应当被取代

介绍了部署Chirpy的方法、Chirpy的一些小坑和基本的Jekyll、Kramdown知识。这是第一章,快速构建自己的Chirpy主题。

教师应当被取代

教师对于学生的意义是什么。很重要的一个作用是,将对于学生而言“未知”的东西告诉他们。这种“未知”体现在许多层面。如何去学习,有哪些新方法和新思路。最终的最终,顶级的老师只是讲好了一段很长很长的故事而已,这个故事,他们自己也觉得精彩。

学习方法论

在这个层面上,老师只能做到“将火点燃”,因为不同的人适合的学习方法可能大相径庭,不能一言以蔽之。最好的老师,能论证自己的方法论,打开学生的视野。对于他们的切身经历,他们总能讲得绘声绘色,这样的激情可以点燃学生心中的火。同时,他们熟悉教育理论,知道基本的学习方法论,也懂点心理学与神经机制。这使得他们可以因材施教,为学生指条出路。

倘若对自己的方法论不自信,但是教育理论滚瓜烂熟,那他们就从最好的变成了优秀的。能做到这点已然不易。

那些最好的老师,只要他强加自己的方法于所有人,他们就变成了最烂的老师——像那些要求学生一板一眼的像他们一样学习的教书先生一样。这是非常可惜的事情,所以人还是要读些教育论,不论他是否成为教师。

平庸的老师不会学习,不瞎指手画脚就谢天谢地了。可悲的是出于很多原因,这样的老师占了大多数。

此刻我在自己的网站上大放厥词,给老师划分三六九等,这岂不是一个悖论吗?执行我这套理论的才是好老师,我这不是在“强加自己的方法于所有人”吗?嘿嘿,公理是不证自明哒!

新方法与思路

方法与思路

老师们分享的信息非常重要,大到国家前沿科技,小到一个历史趣闻。在高考的语境下,解题思路成为了一种重要的信息。对于一道题,必然存在多种解题思路,每种解题思路又有多种解题方法,这就构成了解题的“道”与“术”——学生解题时,先通过题目判断出思路,再在执行思路时利用各种方法。比如说吧,知道圆锥曲线要用韦达定理了,这是一种解题的思路。落实到纸上,计算求根公式又有许多种思路。客观上,一道题是有最优解的,但是方法是没有优劣之分的,谁敢说枚举法就不是一种好方法?

一个顶级的老师,能将所有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讲清楚,像讲故事一样,为什么采用这种思路,为什么不用那种方法,讲得头头是道。于是就不需要那么多呆板的专题训练了(除非是复习,万恶的高考)。

方法是信息,思路是思路

此处再讨论的详细些,方法只是一个信息。比如说,我告诉你圆锥曲线可以联立方程用韦达定理,这只是告诉了你一个信息。你去不去考证,是否要实践,全凭你自己看着办。思路则是将信息掰开了揉碎了,讲成故事,还是有些不同的。

AI时代,我们还需要老师吗?

我们永远需要老师,因为人总是不自觉的。但是我们不需要滥竽充数的老师了。过去优秀的老师不少,只是学生太多了,一个老师一届撑破了天也就带百来号人。如果老师只专注于方法论的传授,他们能覆盖的学生就大大增加了。

\[\lim_ \left[ \frac{n \int_{a}^{a + \frac{1}{n}} f(x) dx}{f(a)} \right]^n = ?\]
本文由作者按照 CC BY 4.0 进行授权